CLOSE
修行感悟
当前位置:首 页>>修行感悟 >> 修行感悟
只有去欲息心,才能心无杂念,凝神安适
作者:泰山碧霞祠 浏览次数:2448 时间:2020/8/4

 
欲望,指对事物的执着、贪爱而生起的一种无明思维。息心,指消除妄想执着。去欲息心,指的是消除外欲,内心清静无为,合乎自然之道。
 
首先,去欲的根本在于息心。
 
《道德经》第 12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试问人世间谁不愿意过五光十色、绚烂多姿的生活?世人总是想拥有再拥有,得到再得到,永远都无法满足内心无止境的欲望,但却不知道一味地追求和贪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五颜六色的东西看多了会使人的眼睛疲劳;好听的音乐听多了也会觉得腻,因为它扰乱了心神,使人神乱而不能听到无声之音;美味可口的佳肴吃多了也总想吃点什么更新鲜的,却不知美食失于道而伤口。
 

 
其次,去欲息心的目的是达到社会和谐。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无法抵挡名利的诱惑,在眼花缭乱的虚幻里迷失自我。为了虚荣心的满足,为了寻求更多的刺激,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生活中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抛弃淡泊,鄙视清静的人比比皆是。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小,但也可以无限地膨胀。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一味地和别人攀比,欲望的潮水只涨不落,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为了自己富有与享乐,不择手段地对待他人,以至于让欲望的潮水冲开理智的大坝,危害社会,损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种欲望的不满足呢?都是因人对外境的迷恋、贪婪、执着、困惑,远离了清静之道。贪、嗔、痴是即起即灭的,没有根。当你喜欢时,产生了贪,你讨厌时,自讨厌中产生恨。人受到五色、五音、五味的污染,就会对世间一切外物产生贪、嗔、痴、慢。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贪、嗔、痴呢?那是因为没有明道,人现存的一切习性都有开始,也都有一个结束,一切宗教都讲习性、本性、天性、修性。贪、嗔、痴是习性,喜欢一样东西蕴含着贪。当人心被物役,身体为物拖累时,就会导致过错和灾祸。因而,倘若不被贪欲所支配,人心平和安静,天下就能安定。
 

 
再次,去欲息心的关键在于战胜和超越自我。
 
生活难免会有压力,人们因此而生烦恼。更何况人毕竟是有思想、有见解的高级动物,有私心那也是难免的。
 
人一出生就是有欲望的,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一直哭闹。婴儿因为离开母体,结束安逸的生活而发出人生的第一声啼哭,因为饥饿了等各种不舒服的状态肆意大哭,因为得不到玩具而哭,因为不愿意学习而哭,因为考试不好而哭,因为生老病死而哭。
 
人的欲望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也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正是因为这种种的欲望才会有挣扎和痛楚。所以要使私心减少,那么就必须得去欲,也就是要懂得恬淡为上。
 
在现实社会中,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猛增、竞争加剧的同时,人类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在物质的诱惑中产生种种追求,而每一个追求的背后都隐藏着欲望,而过多的欲望正是人类种种痛苦的根源,导致一味被外境迷惑而失去了本质。
 

 
老子提倡人类要少私寡欲,就是告诫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要尽量地减少心中的欲望,而在减少欲望的同时,也提升了心灵的恬静,使精神如野马般自由驰骋。人具备了高远的见解以后,就不会被物质的世界所困扰,不会被人生的痛苦所困惑,自然会超越升华。
 
人很容易对世间的一切外物产生贪恋,但是过度的执着会让人被外尘所染,身心达不到清静明洁,所以只有去欲息心,才能心无杂念,凝神安适,志趣高洁而不会患得患失。
 
纵观人的一生,似乎不在愁中即在病中,一直为物所累。人们早已抛弃平淡而简单的生活,沉溺于复杂和繁荣中无法自拔。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私心和欲望而失去了人生应有的快乐。只有摆脱贪欲,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内心恬淡虚静,人的真诚淳朴的本性方能持守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