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山碧霞祠 | 浏览次数:92 | 时间:2025/6/29 |
(此经出自故宮藏明刊《太上道藏三洞法寶諸品經懺誥呪》)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
爾時
太上老君在浮黎天中。集諸天仙。無鞅數衆。演說無上至真妙法。闡發三洞靈文。是時天花遍京。瓊香靉靆。
于是會中。有一真人。名曰子林。出班長跪。上奏道祖曰。經天緯地之謂道。道著分三。垂世立教之謂經。經析用九。高下漸分。地既爰立乎五嶽。清濁肇判。權尤莫重乎泰山。所以天地能開。人物能生。
臣觀下方生民。立身之後。戴天履地。負陰抱陽。如蟻而聚。似蠅務營。周旋進退。逐物迷真。出入起居。貪諸業累。無片善之可書。聚百非而莫覺。或觸突于衆聖。或裸露于三光。背禮而行。非義而作。馳騁名利之塲。服玩奢華之麗。行多隱僻。分外營求。徒受一形。罔知三省。積成罪咎。無量無邊。
又見地獄之內。餓鬼窮魂。火焰燒身。鎔銅灌口。或遭撾打。苦楚難禁。或被蛇吞。噬㗖不已。困倚刀山,臥臨劍樹。白骨成山。塞河填海。天寒地凍。任冷任饑。晝夜受刑。無休無息。復見血湖池裏。鑊湯飜滚滚紅波。受業女魂。瘦鬼若停停槁木。
兩途苦趣。是何異因。受斯苦惱。惟願道慈。廣示超登之路。大開方便之門。普救衆生。咸令覺悟。
是時老君。發大弘音。現出寶相曰。汝宜復位。諦聽吾言。人之生也。皆受九天之炁。山川毓秀。以為胞胎魂魄。五臟六腑。七竅八景。三萬六千毛孔。莫不由其融結。而復得生。一有壅閼。則生生之理不具。夫九天之炁。順而委之。則結凡胎而為人。逆而修之。則結聖胎而為仙。天秉陽九數也。純陽者仙。地秉陰六數也。純陰者鬼。真人以陽消陰則昇天而為仙。衆人以陰消陽則入地而為鬼。既為鬼則受拷地獄。魂神蕩散。何由自涉于長夜。焉返陽明之域。非藉靈章。曷能離苦。
昔黄帝建岱嶽觀時。曾遣七女真而修奉。中有一女。號曰天仙。曩昔觀音。轉化玉女。遥觀泰岱。精元毓秀。造化鐘靈。神鬼欽崇。龍虎護衛。道合功成。為度末劫。宰御陰司。考察陽界。奉行天令。定人生之貧富。掌籍勳猷。掠壽祿之短長。設七十五司以掌權衡。分三十六獄以懲兇惡。孔綏邦社。大被民區。國家致祭于歲時。率土來朝于夏月。聰明正直。有欲必從。炁焰威靈。無遠弗届。
若或有人。六鑿相攘。七情不節。巧生計較。恣起貪婪。欲從所肆。荒婬無度。德忘攸好。富貴是求。放僻邪侈無弗為。忿懥恐懼不得正。護己之短。挫人之長。妬賢嫉能。凌孤弱寡。以偽雜真。得新忘故。懵然方寸。未悟九思。結釁滋多。難名難述。過咎若丘山。善念微塵露。
若悔過省愆。俯躬請命。爐焚芬馥清香。燭秉輝煌朱焰。扣鐘擊磬。相應步虛。酌水獻花。禮逾誠實。祭效西鄰之禴。拜投東頂之尊。願上聖流恩。高真錫祉。以仁及物。解身業縈纏。保命延年。俾罪山摧毀。仰祈洪廕。悉及含生。
于是老君重敷妙義而說偈曰。
東嶽號第一 碧霞居首宗 分掌三途界 善惡五苦淪
九炁鍾神秀 一元施化生 嵳峩東岱境 高大儼摩穹
四千九百仞 丈數實凌空 尊居泰山頂 名曰玉女峰
仁恩洽大有 德惠潤羣生 冠冕巍然蒞 統御正天中
自古帝王代 嵗時修禪封 升中受告命 代勒永成功
七十二君王 名具上列崇 始自軒轅帝 道得上登封
明朝混一通 加禮愈尊榮 至仁扶至聖 民物極之宗
時雨若時暘 克相嵗穰豐 虔誠傾墾禮 皈命盡投誠
遥望雲端闕 瞻禮面慈容
是时
老君宣說偈已。法會大衆。莫不懽喜踴躍。忽有天仙玉女。擁五色祥雲。浮空而至會前。稽首投誠。望金容而參禮。今日勝光大會。億劫難逢。度世靈文。人天莫覩。吾已果證天仙。奠居泰岱。但為世界衆生愚痴。如何度脫。惟望廣運慈悲。教誨度人妙法。
于是太上。復謂天仙玉女。重宣開度超拔之旨。宥原報對之因。上古純朴之氣。既已凋散。乖詐之氣乃復頻仍。當以惡度東南。昭彰報對。使愚頑衆生。見其顯應靈明。方始皈心崇信。一念改修。永為道種。
斯經玄奧。億劫罕聞。實昇天之徑路。乃得道之筌諦。苦爽出長夜之冥途。超登道岸。女魂離血湖之幽獄。獲覩陽光。咸希經濟。得悟真常。若有善男信女。焚香唪誦。即感天仙碧霞聖母元君。祥光覆護。身有光明。所求皆遂。所願皆從。過去之先祖登真。見在之父母獲慶。眷緣福田茂盛。己躬壽命延長。家產孝子賢孫。門長蘭香桂草。三灾不染。八難無侵。出入吉祥。晨夕安泰。
若能修齋禮誦。薦祖追親。黑扃聞寶號。幽關重閉悉通開。黃壤見金光。地獄苦魂咸解脫。哀哀之地。化成快樂之鄉。漠漠之區。變作清涼之沼。若人印施散布。傳播十方。廣勸世人。功德無量。即得名書岱嶽。善注泰山。昌熾后昆。垂胤百代。
若有下愚衆生。誹謗靈文。輕慢是經。名刊黑簿。罪結水鄉。折促祿算。橫喪天年。魂沉九地。苦楚百般。憂悲痛切。無路哀求。億劫沉淪。難遇超生。
若人先雖敬信。後生慢意。則有泰山靈官太尉巡察。沿途城隍里社糾覈。年灾月厄以綿綿。老稚夭亡而續續。真經在䖏。光映九天。故慈悲每救罪惡。必先授以真經。使之返照心源。自識宿命。方其悔悟之際。罪者消除。當其承受之時。困者獲泰。衆苦解釋。身心安然。
如有善男信女。皈依信心。設如旅客。中途亡資。饑寒流離。羈踣道路。一旦得寶。則百用立具。憂苦盡除。慈悲弘濟之恩。亦如是也。
天仙玉女。及法會衆真。聞說經已。稽首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 终